移民

我花了28万美金,做了一场移民的春秋大梦

蒙特利尔的冬夜,暴雪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。零下二十度的街头,一名骑着二手自行车的中年男人,背着外卖箱,踩着吱呀作响的车轮在冰雪中前行。手套里是汗水和冰渣,耳边是呼啸的冷风。送到客户家门口,他得到的只是一句“thank you”和手机里跳出的7加元小费。

这个男人叫林浩(化名),几年前,他还是国内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板。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家庭的未来,他花了28万美金,选择了投资移民加拿大。如今,这个选择却成了他口中的“一场春秋大梦”。

投资移民的起点:一纸合同的承诺

2017年,林浩在国内经营着一家中小型外贸企业。彼时,受人民币贬值和国际市场波动影响,他对未来充满不安。一次饭局上,朋友提到魁北克投资移民计划:“只要投入大约28万的美金,五年后本金返还,还能全家移民,孩子教育免费,退休后养老无忧。”

林浩心动了。几次与移民中介的洽谈后,他签下了厚厚一摞合同。合同上的条款看似透明:资金由政府指定基金托管,申请成功率极高。他甚至拿着宣传册对妻子说:“这钱不是花掉,而是换个地方存着。”

初到加拿大:理想与现实的落差

抵达蒙特利尔那天,林浩一家三口拎着行李走出机场。冷风扑面而来,和宣传册上的阳光笑脸形成强烈反差。租下的公寓位于市郊,虽然安静,但周围几乎没有华人,公交班次稀少。

刚搬进去,家里就出现了“插座不合规、暖气忽冷忽热”的问题。林浩笑称:“在国内花钱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修,这里要等三天,还得自己去买零件。”

语言与文化的隔阂

真正的考验来自语言。林浩自认为英语还算过关,但在法语环境下却寸步难行。一次带孩子去医院,医生用法语询问病情,他只能不断点头,结果药方开错,白跑一趟。

太太一度坚持去上法语班。可每天上四小时课,再兼顾家务与孩子功课,没多久她就放弃了。“我感觉自己像个文盲。”她说。

就业的窘境:从老板到打零工

资金被冻结,无法用于创业。林浩尝试找工作,却屡屡碰壁。“他们看重本地经验和推荐信,我没有。”最终,他只能通过朋友介绍,在超市做理货员,之后又注册外卖平台跑单。

有一次冬天暴雪,零下二十度,他骑着二手自行车送餐,手套里全是汗水和冰渣。回来时,他看着手机上那区区7加元的小费,心里第一次涌起强烈的后悔感:“28万美金换来的不是自由,而是另一种束缚。”

高昂的生活成本

加拿大的生活成本远比想象中高。蒙特利尔的房租每年上涨,车险比国内贵几倍,超市里的水果蔬菜价格常让他直摇头。一次在结账口,太太看着一袋草莓标价8加元,忍不住说:“这在国内批发市场顶多20块人民币。”

加之税收体系复杂,每年报税季成了林浩最焦虑的时刻。他不得不花钱请会计师,却仍担心因填报不当而被罚款。

孩子的成长与家庭裂痕

孩子适应得最快,没多久就能用流利英语与同学交流。家长会上,他还主动给老师翻译父母的意思。林浩欣慰的同时,也感到一种“被时代抛下”的失落。

太太则逐渐失去了耐心。朋友圈里,老同学晒着国内的升职、聚会、旅行,而她在异国他乡连找个聊得来的朋友都难。夫妻之间的争吵越来越多,主题始终离不开当年的移民决定。

梦醒时分

2023年,五年投资期结束,资金回笼。林浩没有犹豫,选择回国重新创业。“在这里,我永远都是个外人。但在国内,我至少能掌握主动权。”

太太和孩子留在加拿大继续生活,他独自回国。异国他乡的五年,换来了一个撕裂的家庭,也换来了一份沉甸甸的领悟。

“移民不是万能钥匙,它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。要是你没有做好心理准备,花再多钱,也只是买一场梦。”林浩说。

发表回复